那位老師知道,鮑麥如何調小夾線器夾力
,直接關了
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,東部企業轉移落戶西部,對西部省區來說,是再平常不過的經濟現象。越來越多跡象表明,有著深厚制衣技術傳統基礎,勞動力富足的貴港、玉林等地,傳統制衣產業經過近10年的發展,厚積薄發,正發展成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鏈“整建制”西移的主陣地。
“近年來,我們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‘東融’戰略,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、深厚的服裝加工產業基礎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,聚力建設中國(貴港)紡織服裝時尚新區,大力抓服裝紡織產業的強鏈、補鏈、延鏈工作,現代高端紡織服裝產業正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。”平南縣委常委、常務副縣長魏勇說。
據介紹,2021年8月,貴港市平南縣服裝時尚新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“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”稱號。截至目前,時尚新區累計簽約引進紡織服裝項目(企業)252個,合同投資額324億元,項目涵蓋紡紗、織布、印染、制衣、縫盤,以及配套的紐扣、拉鏈、包裝、物流等,為紡織服裝產業做大做強夯實堅強基礎。
同樣位于時尚新區內的還有廣西世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,該公司采用先進工藝參與到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供水、供汽、供熱和污水處理建設。據介紹,其投資建設的印染產業園累計入駐企業44家,其中開工14家、竣工投產9家,累計完成投資19.9億元。
8月18日,南國早報記者來到離平南只有十幾公里的桂平市木樂鎮。木樂鎮有“中國休閑運動服裝名鎮”之稱。無論產業布局還是發展模式,與珠三角遍地開花的專業鎮非常相似。
木樂鎮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紡織服裝產業是木樂鎮傳統優勢產業,自上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,已形成全系列產業鏈以及產、供、銷一體化格局。鎮上擁有服裝類企業503家,服裝年產量達2億多套,產品遠銷國內外。木樂服裝產業在廣州有4個批發銷售中心,設有辦事處、銷售門店700多家,4000多木樂人常駐廣州,主要從事設計研發和產品銷售。
桂平對克運動休閑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林輝告訴記者,他一直堅守木樂的生產車間,兒子則在廣東負責銷售,做跨國電商。廣州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布料市場,也是中國最大的服裝出口市場。以前木樂必須把店放在廣東,才發展得起來。近年來,隨著電商的發展,這種發展格局在變,以前從木樂鎮發物流一件衣服5元~6元,現在降至2.5元~3元,與廣州差距已經不大。以前木樂鎮每天約有1萬件快遞,現在平均每天能達到4萬~5萬件。
木樂鎮電商基地負責人姚達武去年9月回到木樂鎮租下一棟舊廠房,改造成了電商城,分別設置了服裝展廳、網紅直播區、電商網紅孵化技能培訓區、外景拍攝區等區域,開啟了自己在木樂的電商之路。姚達武說,10年前,他也帶著貨品赴廣州開檔口謀發展,如今,隨著電商直播的興起,廣州的“木樂大軍”紛紛從傳統批發轉為面向電商、直播客戶批發。
姚達武說,據他了解,目前在木樂鎮大街小巷的電商店鋪已超過2000家,大多是從廣州回來的。隨著紡織服裝產業鏈在貴港的布局,會有更多的設計、電商人才回流到木樂。
自治區工信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,經過發展,廣西紡織服裝行業已產生集群效應。目前,全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304家,2021年全行業實現紡織服裝皮革工業總產值243億元,完成工業投資103億元。其中,全區紡織工業中,蠶繭和桑蠶絲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50%和30%以上,分別連續17年、12年保持全國第一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廣西在原有的5個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基地的基礎上,謀劃了15個紡織服裝印染產業園。廣西《關于推進工業振興三年行動方案》提出要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,積極承接產業轉移,發展壯大特色輕工產業集群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要重點打造玉林、貴港、來賓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和河池、梧州、百色繭絲綢生產基地,以紡織服裝產業向千億元產業發展為主線,以繭絲綢產業做強做大為突破,印染水洗產業全面提升為重點,振興、推進廣西紡織服裝業高質量發展,使廣西成為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重要目的地。
“紡織服裝產業鏈落地廣西,這將深刻改變廣西經濟的格局和未來。”廣西大學一名經濟學教授認為,紡織服裝業是中國的優勢產業,需要大量技術工人,能帶動大量就業,是一個富民產業。西部地區以前在接收東部產業轉移時普遍存在畏手畏腳的情況:高污染的不敢接,高水平又不來。疫情三年、中國互聯網技術以及電商物流的蓬勃發展,東部產業轉移出現了整體產業鏈轉移的新特點。廣西需要及時做好自身定位,要敢于承接適合自己的產業,更多地從促進就業、促進百姓富裕的維度考慮。承接產業轉移要適應新形勢,走建立產業專業鎮的路子,同時提早做好產業規劃,做好配套服務。
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
建設如火如荼
“平南縣的營商環境特別好,我們的全部生產線都在滿負荷生產。公司現有員工200多人,當地員工占七成以上。”9月21日下午,在廣西貴港市平南縣服裝時尚新區,平南縣四季紡織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盧定杰對記者說。
平南縣毗鄰粵港澳大灣區以及地處華南、西南經濟圈和泛北部灣經濟圈結合部,在東部產業梯度轉移中區位優勢明顯。這個2021年從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過來的印染企業 ,在2021年8月當年一期工程就建成投產。如今,該公司紡織車間現有大圓織布機140臺,日產能40多噸;染整車間現有6條生產線,日印染織物50多噸。今年一季度,該企業實現產值2000多萬元,成為平南縣新的規上工業企業。
據介紹,2021年8月,貴港市平南縣服裝時尚新區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“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”稱號。截至目前,時尚新區累計簽約引進紡織服裝項目(企業)252個,合同投資額324億元,項目涵蓋紡紗、織布、印染、制衣、縫盤,以及配套的紐扣、拉鏈、包裝、物流等,為紡織服裝產業做大做強夯實堅強基礎。
同樣位于時尚新區內的還有廣西世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,該公司采用先進工藝參與到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供水、供汽、供熱和污水處理建設。據介紹,其投資建設的印染產業園累計入駐企業44家,其中開工14家、竣工投產9家,累計完成投資19.9億元。
服裝鎮的變化
年輕人慢慢回來了
8月18日,南國早報記者來到離平南只有十幾公里的桂平市木樂鎮。木樂鎮有“中國休閑運動服裝名鎮”之稱。無論產業布局還是發展模式,與珠三角遍地開花的專業鎮非常相似。
木樂鎮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紡織服裝產業是木樂鎮傳統優勢產業,自上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,已形成全系列產業鏈以及產、供、銷一體化格局。鎮上擁有服裝類企業503家,服裝年產量達2億多套,產品遠銷國內外。木樂服裝產業在廣州有4個批發銷售中心,設有辦事處、銷售門店700多家,4000多木樂人常駐廣州,主要從事設計研發和產品銷售。
桂平對克運動休閑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林輝告訴記者,他一直堅守木樂的生產車間,兒子則在廣東負責銷售,做跨國電商。廣州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布料市場,也是中國最大的服裝出口市場。以前木樂必須把店放在廣東,才發展得起來。近年來,隨著電商的發展,這種發展格局在變,以前從木樂鎮發物流一件衣服5元~6元,現在降至2.5元~3元,與廣州差距已經不大。以前木樂鎮每天約有1萬件快遞,現在平均每天能達到4萬~5萬件。
木樂鎮電商基地負責人姚達武去年9月回到木樂鎮租下一棟舊廠房,改造成了電商城,分別設置了服裝展廳、網紅直播區、電商網紅孵化技能培訓區、外景拍攝區等區域,開啟了自己在木樂的電商之路。姚達武說,10年前,他也帶著貨品赴廣州開檔口謀發展,如今,隨著電商直播的興起,廣州的“木樂大軍”紛紛從傳統批發轉為面向電商、直播客戶批發。
產業鏈的落地
改變廣西經濟格局
自治區工信廳有關人士告訴記者,經過發展,廣西紡織服裝行業已產生集群效應。目前,全區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304家,2021年全行業實現紡織服裝皮革工業總產值243億元,完成工業投資103億元。其中,全區紡織工業中,蠶繭和桑蠶絲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50%和30%以上,分別連續17年、12年保持全國第一。
“紡織服裝產業鏈落地廣西,這將深刻改變廣西經濟的格局和未來。”廣西大學一名經濟學教授認為,紡織服裝業是中國的優勢產業,需要大量技術工人,能帶動大量就業,是一個富民產業。西部地區以前在接收東部產業轉移時普遍存在畏手畏腳的情況:高污染的不敢接,高水平又不來。疫情三年、中國互聯網技術以及電商物流的蓬勃發展,東部產業轉移出現了整體產業鏈轉移的新特點。廣西需要及時做好自身定位,要敢于承接適合自己的產業,更多地從促進就業、促進百姓富裕的維度考慮。承接產業轉移要適應新形勢,走建立產業專業鎮的路子,同時提早做好產業規劃,做好配套服務。
來源:南國早報 、人民日報客戶端、印染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