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動剪線刀位置的調整
當縫紉機一進入煞車狀態,壓腳完全上升到最高點時,剪線器連接板(前)與針板的槽端面之間的間隔標準值是13mm。
13mm標準間隔的調節方法如下:
使用與縫紉機一起裝入箱包內的附件——活動剪線刀對位樣板。先將縫紉機放倒,拆下機頭底座擋油板,然后旋松兩只螺母,將連接螺釘作前后移動,利用樣板將上述間隔調節到13mm,隨即擰緊兩只螺母。注意:在擰緊螺母時,剪線器連接板應處于水平狀態。
活動剪線刀撥線鉤高度的調整
撥線鉤的高度標準值:撥線鉤與彎針的間隙應保持0.5~0.7mm。達不到該值時,可將撥線鉤扳彎一些。
提升杠桿與調節螺釘間隙的調節
提升杠桿的端面與調節螺釘的頂端之間應保持0.5mm的合格間隙。旋松鎖緊螺母,轉動調節螺釘,使之作上下調節,調到0.5mm的間隙后,擰緊鎖緊螺母。
常見故障產生原因和處理方法
線沒剪斷
活動切線刀撥線鉤沒能可靠地撥開布料一邊的線,調整活動切線刀的位置;縫紉機針沒有降落到鈕扣眼的中心,用夾鈕扣軋頭支架進行調整;在最終落針點跳針,調整彎針與機針的相位(相對位置);活動剪線刀撥線鉤高度不合適,調整活動剪線刀撥線鉤的高度。
針線與布料背面的線都被剪斷
活動剪線刀位置不合適,調整機器剎車完畢時的活動剪線刀所處位置;活動剪線刀撥線鉤高度不合適,調整活動剪線刀撥線鉤的高度。
線被剪斷后露出在布料背面的線頭太長
活動剪線刀的剪線定時不合適,調整活動剪線刀位置;鈕扣壓腳裝置(鈕夾)的抬升量太大,將鈕扣壓腳鉗口(夾鈕扣的部位)的抬升量調整到9mm。